近日,迪安诊断(300244)与合作临床专家首次发现了一例携带PLPP5-FGFR1融合基因和TP53突变的肺鳞状细胞癌患者,这一发现拓展了肺鳞癌的基因突变图谱。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(JCR Q2),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。
肺鳞状细胞癌(LUSC,简称肺鳞癌)是肺癌的常见亚型之一,预后较差。本研究通过靶向RNA测序,在一名65岁LUSC患者中,发现了一种新的PLPP5-FGFR1融合基因,融合连接位于PLPP5外显子1和FGFR1外显子5之间,并通过Sanger测序验证。这是首次报道PLPP5-FGFR1融合与TP53突变共存于LUSC中。该发现扩展了FGFR1融合的潜在伴侣范围,其对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意义需进一步研究。
FGFR(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)家族基因由四个主要成员组成:FGFR1、FGFR2、FGFR3和FGFR4。其通过与其他基因融合,在多种癌症(包括非小细胞肺癌,NSCLC)中被激活,相关抑制剂正在临床评估中。其中FGFR1在调控胚胎发育、伤口愈合及血管生成等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,它的突变与多种疾病相关,也是重要的药物靶点。尽管FGFR1扩增在NSCLC中已有较多研究,但其融合变体的特征仍不明确。
研究意义
为靶向治疗提供新靶点
PLPP5-FGFR1融合基因的发现,为FGFR抑制剂在肺鳞癌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依据。FGFR抑制剂已在其他FGFR融合相关癌症中,显示出良好的疗效,这一发现有望为携带类似融合基因的肺鳞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。
深化对肺癌基因组学的理解
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FGFR1融合基因的变异谱,揭示了PLPP5基因在肺癌中的潜在致癌作用。同时,TP53突变与FGFR融合基因的共存,提示两者可能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存在协同作用,为未来肺癌的基因组学研究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。
临床实践的启示
这一发现提醒临床医生在对肺鳞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时,应关注相关融合基因的检测,以便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。此外,对于携带此类融合基因和TP53突变的患者,应密切监测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,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策略。
新型PLPP5-FGFR1融合的鉴定。(A)FGFR1和PLPP5基因融合断点的染色体位置。(B)PLPP5、FGFR1和PLPP5-FGFR1融合转录本结构示意图。(C)Sanger测序证实PLPP5基因外显子1与FGFR1基因外显子5融合。
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,越来越多的罕见基因融合和突变被发现,为肺癌的精准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。PLPP5-FGFR1融合基因和TP53突变的共存,为肺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未来,研究人员可继续深入探索这些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,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FGFR抑制剂,在携带此类融合基因的肺鳞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,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希望。
配资app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